close


我一直相信藉由小人物的故事,能刻劃出大時代下最真實的寫照,那種感情的描寫,是遠比試圖補捉整個時代宏觀的史詩級電影來的深刻。

今天看了二部電影,《給史達林的禮物》和《浮華一世情》,一部述說動盪時代下的小人物故事,講純真講人心講親情講…時代的縮影;一個則是描繪保守年代裡的大人物,講愛情講背叛講母性講…無法言說的封建思想與氛圍。完全不相干的兩部電影,卻恰巧顯現出「大人物的小世界」與「小人物看大世界」之間的對比。

《給史達林的禮物》給我第一個印象,很像過去那些曾經使我動容的小人物電影的哈薩克版,不斷回憶起《烏龜也會飛》、《追火車日記》及《那年陽光燦爛》的畫面,對我來說他們都述說同樣的故事,小人物故事。

他們都藉由不斷的堆疊不斷的堆疊,看似無趣可能使觀眾睡倒在戲院的生活鎖事堆疊,勾勒出整個大時代裡最動人的一份純真、和悲傷。《烏龜也會飛》裡的衛星帶一群小孩到處撿地雷,《追火車日記》中小男孩的士兵玩偶擋火車,《那年陽光燦爛》兩位主角的午後時光,和《給史達林的禮物》的猶太男孩。說穿了看電影的過程中會想:他們到底在幹嘛,我們在幹嘛,為什麼要看一群小孩的童年瑣事,甚至不那麼有趣。

然,這些重覆、平常的堆疊,直到電影最後起了作用。

我私自以為,我們總在電影最後才明瞭,這些孩子們的一連串兒戲作為是為了某種堅持、孩子的堅持、純真的堅持、還沒被污染的堅持。大人聽見會嘲笑的堅持。看不懂,因為那是我們沒有──或遺失──的,所以我們總到最後才懂。

也因為如此,當小薩博天真地將他的「禮物」送上前去時,我難過的落淚。因為我們知道「禮物」的下場,知道「禮物」之於薩博的重要,也知道「禮物」對他的渺小願望其實一絲幫助也沒有,但他以為有用,他相信有用。於是我難過的落淚。

我想這就是我說的小人物力量,它成功地塑造動盪時代裡小人物的卑微、和不堪,儘管被支配但仍要努力的找到出路。那該是整個時代的縮影。


反過來看《The Duchess》,則明顯地曝露它的薄弱。

我說的薄弱不是演技、不是架構、也不是感情,那是很難明白言說的感覺,若要硬擠點字形容,也許會是「無法深刻的感受」。其實電影拍得很好,演員都很棒,傳統保守的社會風俗、女人在輿論或思想下的歧視、情感上的不自由,也能感受到;但說真的,也許是用力過頭,少了份《給史達林的禮物》那「輕鬆寫意話悲情」的力量,我實在無法在《The Duchess》裡得到相同的感動。

那種感動是,演員不必用力的表演傷心難過想去死,不必柔腸寸斷地唸出一段感人肺腑的對白,也能在一個背影、一個轉角、或一個微笑哭死我們。而我相信那正是大時代下真正的心酸,即使開心,也悲傷著。

我真的好同情Georgiana(公爵夫人)的遭遇,在思想開放的年代,很難想像類同於她那愛去哪便去哪的表面自由、與思想壓力下的無形禁錮,究竟是什麼感覺。雖說現代社會其實仍保有某部分這類風俗就是了。

嗯…或許女生比較能從中得到更多感動吧。不過聽見公爵默默說出「我很不會表達自己情感」時,突然鼻酸了一下,唉,我又入戲了,雖然他作了許多對Georgiana不好的事,但聽見那句話,以及他伸手握住Georgiana手的時候,突然有那麼瞬間覺得,他也滿可憐的。

哇!不知不覺又寫好多,原以為這次文章會很短沒想到又長了,不過這種用談電影的方式來聊,應該比以前好讀多吧。以後也許會常出現這種文我想,在不想說話的狀態下,這該是最好的書寫方式了。

(關於《給史達林的禮物》這部電影,我覺得藍祖蔚老師這篇赤子心寫得很好,值得一看。)


後記:德安好臭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iatlu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