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,我已經很少有聽國語流行音樂的習慣。

今天早上在餐廳打掃時,音響喇叭大聲播放的歌是S.H.E的《中國話》,聽著她們哩哩啦啦的又RAP又繞口令又唱的,有個一直在我腦袋裡若有若無的矇矓概念,突然間明顯的浮現成一種具體的想法。

你以為我這篇要罵的是S.H.E嗎?喔不,正好相反,我想說說《中國話》的好。

從我聽西洋音樂開始到現在,儘管資歷淺薄,卻逐漸對西洋流行音樂和台灣流行音樂的差異有所認知。也許對觀念開放的老外來說,性遠比愛來的重要,所以關於愛情、失戀的歌曲,並沒有獨佔整個市場的趨勢產生;反觀台灣的男男女女,明明年紀輕,對愛情的體認和了解遠不如自己所想像的那般深刻,卻硬要搞的自己好像世界上最後一位心碎的失戀者一樣,到處尋找、歌頌關於心碎的歌,來填補自己破碎的心靈(雖然大家都知道那並不有效)。

突然間,失戀、痛苦、愛情、分手、心碎、淚水成為時下最流行的商品,就算跟另一半甜甜蜜蜜,就算分手不痛不癢,就算樂於單身獨處,進到KTV、或帶上耳機隨意哼個幾句,也要像著了魔似的非得唱的聲淚俱下、痛不欲生。而大眾愛這套,自然唱片公司也針對這套來寫出各式關於心碎、痛苦的歌曲,一個願打,一個願挨,然後,整個社會都變了,大家都那麼的傷心、痛苦、絕望。

誰知道我們是真有那麼痛苦,還是只想表現出痛苦的模樣。「究竟我們是因為鬱鬱不歡而聽流行音樂?還是因為聽了流行音樂才鬱鬱不歡?」頓時我想起《失戀排行榜》裡的這句台詞。

於是,台灣流行音樂只剩下情歌、傷心的情歌、悲慘的情歌、痛苦的情歌、和更傷心、更悲慘、更痛苦的情歌,從那時開始我告訴自己,我不要再聽流行音樂了。

之後,轉往聆聽樂團一陣子,我明顯感受到普遍台灣樂團對於社會那股關懷力的不足。國外不管主流唱片也好、獨立廠牌也好,樂團的創作或多或少總透露出一點對社會現象、對政府、對戰爭的關注、或批判。反觀台灣呢?台灣樂團可悲之處在於,對政治漠不關心、對社會關懷力不夠、對體制的批判力道不足──或是根本沒有批判意識。好一點的,寫寫生活中的小事、點滴,賣給文藝青年和大學生;糟一點的,就像一只破掉的碗。偶像歌手寫失戀、派對歌曲,怪的是,他們也寫失戀和派對歌曲!而且因為所謂「搖滾的力道」和「搖滾的嘶吼吶喊」,使他們更傷心、更痛苦、更受歡迎。

偶像歌手是一個人唱、一只破碗;樂團則是五個人唱、五塊碎片,黏起來,還是一只破碗!!

為什麼我提到S.H.E的《中國話》?因為這首歌和「創作」樂團的「創作」歌曲比起來,更有社會意識,雖然它真的很難聽,但起碼道出了一股潮流、趨勢,承述出一種現象,引發社會上的討論和爭辯,不管是有關國際化、全球化、中文的抬頭,都是對於文化和世界的一種表達。姑且不論唱片公司寫這首歌的商業動機,最少它有那麼點不一樣的視野,比起流行創作樂團的陳腔爛調,好太多了──當然,雖然它真的很~難~聽。

我不否認,幾年前曾經欣賞過五月天,因為那時他們唱《尬車》,那是當時社會呈現出的風貌,年輕人喜歡改車,集結在一起飆車,享受快感。幾年之後我開始對五月天斥之以鼻,因為他們的社會意識,隨著唱片銷售量的增加而消失殆盡,只剩下商業考量的《搖滾本事》。

可以告訴我,到底搖滾在哪?而,搖滾的本事,又在哪?或者你們只是唱給歌迷跳舞、尖叫、自爽自嗨自慰用?

樂團該要唱出人民的心聲,人民的生活;而不是靠人民的悲傷,賺取人民的金錢。如果失去了對社會的關懷、和批判意識,那樂團,也不過是只黏合的破碗罷了。

很多年前的金曲獎上,五月天得獎時曾在台上開心的大聲說道,屬於樂團的時代來臨了;然,現在回頭看看,也許,樂團時代的來臨,在台灣從未發生過。


後記:現在時間凌晨3:33,我,累斃了。耐特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iatlu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